
热点聚焦|北京市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报告了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总体情况
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案件241686件,审结225557件,收结案数量年均增幅超过30%。北京法院的知识产权案件类型最全面,案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专门管辖的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每年收案量逾万件,2019年全年的收案量首次超过2万件,总数为23041件。一是依法保护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市法院审理的专利等技术类案件,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全部五大新兴领域。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重要指示,依法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促进我国专利审查质量的提升。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高新技术和前沿领域技术成果的司法保护。西电捷通与索尼公司标准必要专利案、苹果公司与高通公司专利侵权案、路虎公司与江铃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案、美国超导公司与华锐风电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技术秘密纠纷案等国内外高度关注案件的依法审理,提升了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形象,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参与权、话语权、主动权。二是依法保护文化创意成果,促进文化创新和新型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审结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著作权案件141303件,占知识产权案件的62.6%,依法保护文化创造者权益。在琼瑶诉于正等侵害著作权案中,判赔数额达500万元;在《锦绣未央》著作权案中,全额支持原告提出的1000万元赔偿请求。积极探索创新成果司法保护新规则、新标准,例如通过全国首例新类型案件的审理,明确体现独创性智力劳动成果的短视频等可以构成作品予以保护。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司法裁判,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反对以创新之名,行侵权之实,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三是依法保护商标权,惩治不正当竞争行为,培育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审结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垄断案件70430件,依法制裁假冒商标、攀附商誉、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妥善审理了涉及老字号保护的“内联升”“一得阁”等案件、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耐克”“茅台”等案件,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城铁花”等案件,强化了知名品牌保护,有效助推北京“老字号”商标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制裁侵害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卓路文化公司诉新赛点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案中,对盗用企业信息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确定了799万元的赔偿数额,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二)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破解司法保护难题一是依法加大制裁力度,破解侵权成本低的难题。
(三)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首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体系一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专门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与创新主体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保护新需求不相适应。二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与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存在差距。
三是审判体制建设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四是知识产权司法资源配置与案件数量和审判任务不相适应。
五是审判队伍整体水平与科技创新发展现实要求不相适应。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一是积极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强保护、大保护格局。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保障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三是依法适用诉讼保全措施,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二)更加充分地配置运用司法资源,切实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效。一是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审判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四是适时推进“京津冀”技术类案件集中管辖工作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
编辑:肖晋
来源:北京人大

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 |
联系小编 |
|
电话:+86 18917798290 | ||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陈家山路355号创新创业大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