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加强反垄断案件审理力度,依法严惩强制“二选一”、低价倾销、强制搭售等垄断行为

时  间: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  点:最高人民法院全媒体新闻发布厅

出席嘉宾: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 刘贵祥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何东宁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  锋

主 持 人: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李广宇

发布内容: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可以称为“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我从两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起草《意见》的基本原则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组合拳”,强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忧纾困。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起草了“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

在起草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党和国家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相应的司法服务保障措施。二是增强系统观念,注重协同配合。比如,为配合相关部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意见》在第三部分配套提出了相应的审判规则。三是坚持法治思维,具体措施以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为依据。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措施。比如,在《意见》第四部分规定了助力解决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问题的举措和法律适用规则。五是务求好用管用。为更好指导各地法院开展工作,《意见》既提出了一些理念性、指引性的意见,也规定了大量的法律适用规则,以便于实践操作和适用。

二、主要内容

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人民法院必须要大有作为。一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力度,依法严惩强制“二选一”、低价倾销、强制搭售、屏蔽封锁、刷单炒信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认定经营者滥用数据、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健全司法与执法衔接机制,支持反垄断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加强沟通协作,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支持保护市场主体自主交易,切实弘扬契约精神。对具有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利用中小微企业处于危困状态或者缺乏判断能力订立的显失公平的合同,依法支持中小微企业撤销该合同的诉讼请求;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中小微企业合同履行不能或者继续履行合同对其明显不公的,按照不可抗力、情势变更规则,结合案件事实,公平合法地判令免除或者部分免除责任、变更或解除合同。三是支持引导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强化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等制度运用,提升市场主体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四是通过持续加大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失信企业通过多头开户、关联交易、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方式规避执行的逃废债行为,促使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二)切实加强中小微企业产权司法保护。一是在坚持平等保护的基础上,考虑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人民法院通过依法行使释明权、依职权调取证据等方式,防止一些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转化为诉讼中的不利地位,努力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二是在审理案件中,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严防把民事责任认定为刑事责任。三是切实贯彻民法典第187条规定,依法保障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对债务人合法有效的民事债权优先于罚款、罚金、没收财产等行政、刑事处罚受偿。在刑事裁判涉财产执行过程中,应当依法保障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作为案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受损害。四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与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产生的民事纠纷,因刑事案件无法推进审理、无法维护其民事权益的问题,《意见》规定,除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外,如果民事案件不是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不得以刑事案件正在侦查或者尚未审结为由对民事案件不予受理或者中止审理。

(三)建立办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绿色通道”。为依法高效办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缓解中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压力,《意见》在第四部分提出了三项具体的措施。一是将之前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绿色通道”拓展延伸到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以快立、快审、快执机制确保中小微企业账款及时回笼。二是推进协同治理,加大平安建设考评在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中的适用力度,推动将清欠情况纳入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三是支持、保障相关部门防范应对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确保商品房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内的资金,不得采取扣划措施,不得影响账户内资金依法依规使用;对于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工资保证金账户内的资金,不得采取冻结或者划拨措施。

(四)依法保护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决策部署,《意见》一是要求各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于中小微企业因资金流动性困难不能清偿债务的,要积极引导各方当事人达成减免债务、延期支付的执行和解协议,依法为企业缓解债务压力、恢复生产经营创造条件;二是对因疫情等因素影响无法清偿所有债务但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要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债务重组、资产重构等方式进行庭外和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对于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但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要积极引导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全面解决企业债务危机,公平有序清偿相应债权,使企业再获新生。

(五)全面清查超标的查封、乱查封问题。《意见》提出,要开展专项清查行动,依托12368司法服务热线、执行信访等问题反映渠道,建立解决超标的查封、乱查封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受理,快速处理;如果执行人员对超标的查封、乱查封问题存在过错,依法严肃追责,决不姑息。

(六)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措施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不利影响。在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中,为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其采取执行措施。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要考虑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流动性资金压力大等实际情况,在执行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措施对它的不利影响。对此,《意见》要求,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性资料,在采取查封措施时,尽可能不影响查封财产的正常使用,不影响生产经营。对查封的财产,应当允许其以该财产自行融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此外,如果查封的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不动产整体价值明显超出债权额的,应当对该不动产相应价值部分采取查封措施;因不动产未办理分割登记而对其进行整体查封后,应当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分割登记并解除对超标的部分的查封。

总之,“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坚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有效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最高院

编辑:梵高先生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