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游戏代练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一起看看法院如何判决

腾讯公司旗下的《王者荣耀》游戏一经面世就风靡网络。游戏代练平台绕过《王者荣耀》游戏的防沉迷机制,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参与商业代练,引发诸多法律、道德风险。

01案情回顾

《王者荣耀》游戏具有较高知名度,该游戏采用ELO等级分系统来评估每一位召唤师的实力,并尽量匹配10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及队友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2018年起,《王者荣耀》对游戏全体用户实施强制实名校验,未满18周岁的用户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仅能在特定时间进行游戏,充值金额也有限度。《王者荣耀》协议约定:不得将游戏账号提供给他人使用,不得作为代打、代练等商业性使用。其官方网站亦明确记载,对代练即通过代玩游戏,由第三方帮助玩家提高其段位及完成相应成就的行为将进行封号、清榜等处罚。

然而,腾讯公司发现,某游戏代练平台通过设立《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专区、招募游戏代练打手、收取代练保证金等方式,引诱、组织、鼓励包括未成人在内的用户通过该平台进行《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交易并从代练交易中获得收益,将《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交易商业化、规模化。通过该平台,未成年用户不仅可接单代练,获得他人的《王者荣耀》游戏账号和密码、绕开防沉迷措施不受时段限制进入游戏,还可以通过玩游戏赚钱。

腾讯公司认为,该游戏代练平台的行为对其声誉造成损害,破坏了游戏的公平竞技匹配机制,构成不正当竞争,故起诉至南京中院,要求该平台立即停止上述行为,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02法院判决

南京中院经审理认为:

某游戏代练平台的行为使涉案游戏内出现游戏账号实际使用人与实名注册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网络游戏实名制、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机制落空,完全规避了法律、部门规章对未成年人实施特别保护的强制性规定;

某游戏代练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代练行为系涉案游戏所禁止,仍无视法律规定和行业惯例,组织商业化、规模化的代练经营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行业内公认的商业道德;

某游戏代练平台组织、引诱用户违反《王者荣耀》游戏协议约定进行游戏,破坏了《王者荣耀》游戏的公平竞技匹配机制及游戏平衡,导致正常实名游戏用户的游戏体验感下降,对游戏的公平性、腾讯公司的诚信度产生质疑,严重扰乱了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实名游戏用户及腾讯公司的合法权益。

综上,南京中院认定该游戏代练平台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其立即停止并在平台首页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等共60万元,

某游戏代练平台不服,上诉至江苏高院。江苏高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03法官说法

- 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 -

本案涉及游戏代练这一新型网络商业模式,且涉案游戏是国内知名手游。法院从商业道德、竞争秩序、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公共利益角度,对游戏代练可能引发的诸多法律、道德风险及不稳定因素等进行考量,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原则性条款,认定游戏代练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本案判决对于划定互联网游戏行业代练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边界,引导互联网游戏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承担未成年人“防沉迷”社会责任,维护游戏产业公平竞争机制,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2023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