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 新能源行业美国关税和知识产权新动向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关税和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中国和东南亚新能源企业在国际上增加市场份额的瓶颈。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太阳能、电动汽车及电池产品征收了非常高的关税。而此次美国大选后,川普及共和党的上台将进一步激化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与此同时,在太阳能电池板和可持续汽车生产领域,龙头企业之间近期有大量的专利诉讼。

在此背景下,知产前沿新媒体特别邀请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布鲁塞尔办公室合伙人Curtis Dombek硅谷办公室合伙人陈维国律师上海办公室合伙人高焕勇律师上海办公室资深顾问陆媛梅以“新能源行业美国关税和知识产权新动向”为题,展开直播分享。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带来的关税和投资限制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如何通过专利战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如需获取本次活动PPT资料,请关注“知产前沿”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新能源行业美国关税和知识产权新动向”获取。

目次

一、中国和东南亚制造业相关风险点

二、投资限制的加剧

三、特朗普新政府可能的贸易政策加剧制造业风险

四、清洁能源税收优惠的减少风险

五、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应对策略

一、中国和东南亚制造业相关风险点

盛智律师事务所布鲁塞尔办公室合伙人Curtis M. Dombek律师从国际贸易视角出发,分析了美国新政府可能采取的关税政策变化。

1、新政府下的关税风险——高额关税政策的延续

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一任期内广泛使用关税作为主要经济工具,特别是利用《301条款》对大量中国商品(包括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征收了高达25%的关税,并以国家安全为由,利用《232条款》钢铁和铝制品征收关税,旨在减少中美贸易逆差并减少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2、制造转移至新国家时的“猫捉老鼠”游戏

为了避开美国的高额关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然而,这种生产转移未能完全解决关税问题。美国商务部和相关部门通过反补贴税等措施,继续追踪并对这些国家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例如:

  • 越南:美国商务部在2024年10月4日公布的反补贴税结果显示,针对越南的部分产品设定了2.85%的反补贴税率,其中有四家公司因所谓“不利推论”被征收292%的反补贴税,远超一般税率;
  • 柬埔寨:商务部裁定对柬埔寨此类公司征收68%的反补贴税;
  • 泰国:反补贴税率初步裁定为23.06%,其中两家公司被征收34%;
  • 马来西亚:初步裁定3.41%到14.72%的反补贴税率, 其中三家公司因为不利推断被征收123%的反补贴税。

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压力。

3、《通胀削减法案》(IRA)下税收抵免的风险

在新能源领域,美国政府的税收激励政策一直是吸引投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通胀削减法案》签署以来,太阳能、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设备等产品均获得了显著的税收补贴。然而,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对这些税收激励进行大幅度削减,特别是在针对中资企业的补贴上。

二、投资限制的加剧

随着美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特朗普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投资审查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涉及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及个人数据等领域。

1、《通胀削减法案》(IRA)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案》(BIL)下对补贴和激励的风险

《通胀削减法案》(IRA)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案》(BIL)为购买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及其他清洁能源设备提供了多种税收抵免,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自这两项法案推出以来,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公开反对这些补贴政策。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市场,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来推动市场发展。他认为,这样的政策不仅对美国国内制造商构成不公平竞争,也可能让外国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优势。

预计特朗普若重新执政,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限制或完全取消这些税收抵免。除了可能直接废除这些补贴政策外,特朗普的团队还可能通过细化相关规定,在执行层面限制这些税收优惠的适用范围。例如,可能利用条款或监管细节,减少对含有中国内容的产品或受益于中资企业的产品的税收激励。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如果在美国销售电动汽车、太阳能板等清洁能源产品,可能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税收政策,甚至被排除在这些优惠政策之外。

2、CFIUS审查范围的扩大

过去几年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外资的审查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涉及高新技术、国家安全以及敏感基础设施的领域。

  • CFIUS扩大审查范围:针对包括半导体、5G通信、人工智能等敏感技术的投资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 审查案例减少:2023年,CFIUS仅收到33宗涉及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批通知,较2017年减少了50%。自奥巴马政府任期结束以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下降了60%。

3、州法律对外海投资的限制与地方阻力

除了联邦政府的审查,许多州级政府对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投资也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例如,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等州已通过或正在推动限制外国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购买土地和设施的法律。

Curtis律师特别提到,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新能源投资项目如电动车电池工厂、太阳能组件厂等,也可能遭遇来自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

三、特朗普新政府可能的贸易政策加剧制造业风险

在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他通过《301条款》对大量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商品涵盖了从消费品到高新技术、工业设备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太阳能面板、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产品,均被列入高关税清单。

虽然这些关税措施在全球范围内遭到了多个国家的反对,并且在世贸组织(WTO)和美国国内法院中也遭遇了阻碍,但最终这些政策被保留下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高法院目前由一批倾向于支持特朗普政策的法官主导,这无疑加大了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持续性。

1、未来关税政策的可能演变

根据Curtis Dombek律师的预测,特朗普政府在重新执政后,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关税措施。具体可能包括:

  • 全面加征关税:特朗普曾明确提到,可能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20%的统一关税,这一政策的不仅限于中国,还可能波及到美国的自由贸易伙伴,如墨西哥和加拿大。这将显著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影响各国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及出口。
  • 对中国产品的超高关税: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可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征收60%-200%的超高关税,尤其是针对太阳能板、电池、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
  • 撤销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特朗普可能通过立法,将中国的贸易地位重新降级为“最惠国待遇”,进一步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2、非关税壁垒的加强

除关税措施外,Curtis律师认为,特朗普可能利用非关税壁垒加强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包括:

  • 行政命令:特朗普可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布行政命令禁止进口某些特定商品,进一步减少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 扩大“实体清单”范围: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扩大“实体清单”的适用范围,将将中国公司拥有大量所有权、多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第三国子公司也列入其中,限制其在美国的商业活动。
  • 加强对规避关税的追责: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加强对中国企业及其高管的审查,特别是针对涉嫌通过第三国绕过关税的企业,增加对其的法律制裁。

四、清洁能源税收优惠的减少风险

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清洁能源领域的税收优惠可能面临大幅削减。自2021年《通胀削减法案》(IRA)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案》(BIL)签署以来,美国政府对太阳能、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设备等产品提供了显著的税收补贴。然而, 特朗普反对政府对清洁能源领域提供任何形式的补贴,特朗普新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

1. 直接取消税收激励

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反对对清洁能源行业提供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新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取消《通胀削减法案》中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

2. 重新定义“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EOC)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通过修改“受关注的外国实体”的定义,将更多中资企业排除在税收激励政策之外。通过降低持股比例的门槛(例如从25%降低至15%),迫使更多中国企业失去享受美国税收优惠的资格。

3. 加速削减现有项目资金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削减尚未批准的清洁能源项目资金,将更多资源投入传统能源项目,如石油和天然气等。

五、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应对策略

1、中国企业在美国专利诉讼日益积极

陈维国律师回顾了近年来美国太阳能行业专利诉讼的变化趋势,过去几年中,太阳能板领域的专利诉讼显着增加,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4年,专利诉讼数量暴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作为原告提起专利诉讼,捍卫自身技术,并通过专利申请加强对美国市场的控制。

陈维国律师总结了过去几年的几个主要现象:

  • 诉讼集中在美国第七巡回法院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美国第七巡回法院和ITC是太阳能相关专利诉讼的主要战场。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许多企业通过专利诉讼来争夺市场份额。
  • 中国企业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增加:在过去,太阳能领域的专利诉讼多由外国企业(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公司)发起,目标通常是中国企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反击,通过专利诉讼捍卫自己的技术和市场份额。
  • 专利诉讼数量激增:2023年和2024年,太阳能行业的专利诉讼数量大幅增长。中国公司开始认识到,通过专利诉讼维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其在美国市场上筹集了更大的份额。

2、专利诉讼中的技术趋势与竞争策略

尽管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但在专利诉讼中,很多中国公司所使用的专利并非自主开发,而是通过收购获得的。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 中国公司在某些领域起步较晚 :相较于美国、韩国等国家,中国企业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较晚。因此,许多基础性、核心技术的专利已经由外国公司申请并持有。
  • 专利质量提升的需要 :尽管中国企业在美国积极申请专利,但在专利的撰写和申请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进入美国时,专利申请经常存在翻译问题、语言不规范等问题,这会影响专利的审查和最终授权的可能性。

陈律师强调,专利申请的质量对于专利诉讼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美国,专利的撰写和语言要求比其他地区更为严格。中国公司如果能在专利撰写过程中注意细节,避免翻译上的误差,将大大提高专利申请的成功率。

3、专利申请的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专利保护效果,陈律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建议:

  • 提高专利说明书的细节描述:许多中国企业的专利说明书过于简略,仅有几页纸或几张图表,这样的专利说明书通常难以获得授权。美国专利局要求专利申请必须清晰、详细地描述发明,并提供多个实施例和附图。
  • 避免简单的重复性描述 :许多中国专利的权利要求部分存在重复性描述,多个权利要求几乎内容相同,只有轻微变化(例如,修改术语或步骤编号)。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美国专利的撰写要求,也会使专利在审查时容易被拒绝,中国企业应避免这种简化写作。
  • 加强专利的翻译质量:由于专利的翻译对最终授权结果影响巨大,企业在专利翻译过程中要格外谨慎,确保翻译人员能准确理解和表达专利内容,避免出现因为翻译不准确或表达不地道导致专利审查失败。
  • 充分利用“继续案(Continuation)”策略 :在美国,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提交继续案(Continuation Application)来进一步扩展专利的保护范围,增强专利家族的防御能力。陈律师提到,很多美国公司利用这种策略,通过细化和扩展专利的保护范围,确保其核心技术不易被绕开。中国企业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利用继续案保护创新发明,并在专利诉讼中占据优势。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企业需紧密关注政策动态,并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制定应对方案。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通过专利诉讼维护权益的趋势正在加强。随着专利质量的提升和专利战略的优化,未来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作者:盛智律师事务所

编辑:Sharon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