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科创属性5项发明难or易?中国企业最真实的发明授权率仅有23.4%?

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中明确将“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定为企业科创属性的3项常规要求之一。

面对明确的指标,各拟上市企业,尤其是授权专利量少的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发明专利上。

那我们不得不来看一下我国发明专利的授权率。

在“专利茶馆”的推文中,Limit君通过对比近5年第一季度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及驳撤率告诉了我们一个惊天大消息——“第一季度发明驳回率,快翻倍了”。

那历年来,中国企业最真实的发明授权率到底是什么样呢?

笔者通过patentics专利检索系统,对2015-2019年近5年全年的中国发明专利结案情况进行检索,得到表1如下:



确实是每年授权率“滑坡式”下降,驳回率日渐升高(每3个专利就有1个专利被驳回!)!

但细细一想,中国发明专利里面,除了我们国内创新主体的专利,还有一部分是国外的企业、科研院所跑到中国来建立市场壁垒和竞争,是他们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国外申请人的专利会对中国申请人的授权率造成影响吗?

于是笔者继续通过patentics,通过区分国内申请人和国外申请人,得到了不同技术来源的中国发明专利不同类型结案数据,如表2和表3。



表2:近5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率

表3:近5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率

图1:技术来源于国内/国外的发明专利近五年授权率趋势
数据说明一切,如表2,在排除掉国外技术来源专利的情况下,来源于国内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率又降了4.3%,驳回率反之提高了2.3%。

这样的结果你猜到了吗?国外技术来源的专利授权率、驳回率、视撤率在可以预料的情况下,竟然和国内技术来源的专利有如此大的差异!!!就2020年第一季度来说,二者授权率竟然相差近45%!!!(国内申请人24.3%,国外申请人68.9%)。在近两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质增效”的大工作方针下,虽然来源于国外的专利授权率和驳回率也分别创了历史新低和新高,但增减幅度并不超过5%,而来源于国内申请人的专利受极大影响,两者差异化趋势越发明显。

然而,我们既然说科创板IPO,那么,一定要看的是国内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率!这就是中国企业实际的情况吗?让我们再细细一想,咱们国内的申请人,又有企业,又有高校科研院所,又有民家发明家,高校院所及个人申请会对企业的数据造成影响吗?

那么,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通过patentics的申请人类型字段,将申请人按高校/科研院所、个人、企业进行区分,进行各类型结案的统计,其中来源于国内申请人的专利数据如下图2(详细数据见文末表4)。



图2:技术来源于国内不同类型申请人的近5年结案类型及趋势
这回各位看官猜到了吗?同样是国内申请人,虽然近年来授权率都有下降,但国内企业的授权率仅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一半,个人申请的授权率更是只有8%不到(撤回率非常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个人,一高一低相互抵消,以2020年第一季度来看,国内企业的授权率、驳回率与未区分申请人类型之前的数据差异不大(不过授权率仍降了1%,为23.4%;驳回率提高了3%,为38.4%)。

那么,至少目前来看,国内申请人的发明授权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内企业的真实授权率水平,23.4%的授权率,也就是平均一个企业10项专利,只有2.3项专利可以获得授权。

反观国外不同类型申请人的发明结案情况,国外企业、个人、高校院所的各项数据中,分别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企业的授权率是高于高校院所(高3-10%左右)(详细数据见文末表5)。

如图3所示,国内企业的发明授权率相较国外企业差距逐年拉大,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发明授权率相比国外亦有差异,但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图3:技术来源于国内外企业及高校院所的近5年发明结案类型及趋势
进而,我们得出结论:

1.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发明专利的审查尺度明显提高,极大影响了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率,整体2020年第一季度授权率仅有23.4%;

2.中国企业的创新弱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有20%授权率的差距;

3.中国企业的创新离国外企业还有比较大的距离,有40%授权率的差距。

房子是用来住的,那专利是用来干什么的?面对科创板的出台背景,真正的是要让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起来,支撑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创属性的企业要有创新要有硬科技,硬科技更要有知识产权保障。

基于整体国内企业的创新及专利现状,结合科创板“5项发明专利”的科创属性门槛以及如此低的授权率,我们国内企业必须要持续在创新能力、专利质量上进行提升。企业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提升研发创新的同时,需要了解和学习国内外竞争对手都在做什么创新?是哪些发明人团队?采用了什么技术手段?设置了哪些专利障碍?有什么布局和申请策略?如何撰写的?与此同时,反过来利用这些专利情报给我们企业的研发注入力量,进而通过挖掘布局,提升专利质量,更好的保护创新成果,构建技术壁垒。这样,我们的专利质量才真正得到提升,我们的创新才真正能够实现增值,我们的国家才真正的不断发展。



表4:不同类型申请人近5年结案类型及趋势


表5:不同类型申请人近5年结案类型及趋势

来源:谈科创论知产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