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 跨境电商出海合规风险与应对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品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面临的合规风险也日益增加。如何在“出海”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成为每一个跨境电商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合规Plus新媒体与知产前沿新媒体特别邀请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规业务合伙人冯晓鹏以“跨境电商出海合规风险及应对”展开直播分享。

目次

一、跨境电商出口不同监管方式的对比分析

二、跨境电商企业出海面临的合规风险

三、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合规风险应对建议

从早年在亚马逊、eBay等境外本土平台上的“平台大卖”到如今以独立站、自建平台模式迅速扩张的“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行业以“便宜、快捷、丰富”的产品特点及营销模式席卷海外消费品零售市场,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跨境电商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跨境电商出口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行业、热门行业。本次直播主要聚焦跨境电商出口,我们根据以往业务经验及市场研究,进行风险分析并提供应对建议,以期对企业有所帮助。

01跨境电商出口不同监管方式的对比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中国海关的语境下,跨境电子商务有以下几种贸易方式分类:“1210”、“9610”、“9710”和“9810”。根据交易主体身份不同,划分为B2C、B2B2C和B2B三类。

“1210”一般称为保税区域或特殊监管区域的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将待出口商品提前备货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进行拼货集货后批量运往海外仓或直接运至消费者,具备“入区即退税”以及可以退回保税区进行重新清理、维修、包装后再销售的优势。

“9610”即直接出口至境外消费者。跨境电商企业或其代理人及物流公司向海关“单一窗口”或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系统实时传输交易、收款、物流的出口“三单”数据,出口时,遵循“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统计”的相关程序规则与要求。

“9710”即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是指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境外企业达成交易后,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直接出口送达境外企业,常见于采用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交易方式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

“9810”是指出口到海外仓进行备货,故除了参与报关的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之外,还需对出口海外仓企业进行备案,提供海外仓证明材料。在国家推动海外仓建设的政策趋势下,9810将越来越成为跨境电商出口的主流业务模式。

“1210”、“9610”、“9710”和“9810”这四种方式各有其监管优势,这些细分更多是监管概念上的区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公司会综合利用这些贸易方式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客户需求选择相应的出口申报方式,以实现商业目的。

02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出海面临的合规风险

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和直接监管层面(如海关、外汇、税务等部门)为跨境电商出口和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但在跨境电商出口过程中,企业仍会面临多方面的合规风险。我们根据此前业务经验,结合上市企业中涉及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企业公开披露文件,对于跨境电商出口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境外环境风险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带来挑战。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当前欧美市场对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持相对不友好的态度,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影响了他们的“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甚至是“国家安全”。例如,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对中国一些头部企业采取不公平措施。法国通过法案,计划对快时尚产业征收5欧元的生态足迹附加费。市场传言美国可能取消或调整800美元以下免税的申报原则,欧盟也可能调整150欧元以下免税政策。这些税费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中国跨境电商商品的出海成本,给其价格竞争优势带来不利影响。

2.渠道风险

中国电商出海的起始阶段主要依赖于海外的第三方平台(如亚马逊)。近年来,部分入驻境外平台的卖家因为刷单炒信、知识产权侵权等违规行为,面临“封号潮”“下架”等平台规则变动与平台处罚的风险。一方面是商家粗放型的销售及市场开拓本身存在违规的隐患,另一方面也是亚马逊等境外平台为打击抢占海外市场的中国平台大卖家而采取的手段。随着独立站的发展,我国电商企业逐步走向自建网站、平台、品牌的路径,多渠道发展,避免因单一的经营模式而被平台规则针对打击。

3.海关风险

在中国海关监管范围内,跨境电商出口的海关风险主要涉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逃避商品检验甚至是走私。以逃避商品检验为例,近年来海关关检合一后,对于商品检验的监管也更加关注,案例激增。根据我们对近百个逃避进出口商品检验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案件的梳理,我们发现:

(1)逃避商检的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出口环节,并且以9710、1039和0110为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

(2)出口应报检而未报检商品,多以伪报、漏报夹藏等方式出口,突出产品如食品/动植物产品、日化用品,危险化学品等。

4.外汇风险

跨境电商业务因交易信息电子化、高频次的特点,其外汇风险也重点围绕是否“如实申报”,由银行或有资质的支付机构进行交易真实性审核。跨境电商出口属于货物贸易,归入经常项目外汇业务管理,无论是通过跨境电商达成贸易的线下企业,还是提供线上服务的交易平台,乃至提供结算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需遵守“谁进口谁付汇、谁出口谁收汇”的原则。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第四十五条吸纳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11号)中对于跨境电商收付汇的宽松政策:“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可将出口货物在境外发生的仓储、物流、税收等费用与出口货款轧差结算,并按规定办理实际收付数据和还原数据申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出口至海外仓销售的货物,汇回的实际销售收入可与相应货物的出口报关金额不一致。”

5.税务风险

骗取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近年来非常突出,近期也有广州某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东莞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涉嫌骗取出口退税过亿元,被刑事立案。骗取出口退税的风险形式突出体现为:

(1)高报价格;

(2)购买未纳税出口货物信息;

(3)伪报品名获取高退税率;

(4)循环进出口骗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关行政处罚方面,骗取出口退税的判定不以是否真正骗到税为原则,只要行为有可能引致骗取出口退税或存在重大嫌疑,无论客观上是否骗取税款,均可能因申报不实而面临海关的行政处罚;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则是跨境电商出口中较为常见的涉嫌犯罪的行为。

此外,不合理的避税、转让定价以及低报价格等行为,在境外清关时也可能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处罚。

买单出口行为存在较大的业务风险包括:

(1)申报不实、逃避检验检疫;

(2)出口、收汇不一致;

(3)难以计入主营业绩;

(4)所得税税务风险。

6.知识产权风险

跨境电商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流行、什么热销,就卖什么”,即所谓“网络爆款”,在“贴牌加工”“品牌跟卖”等业务模式中,往往蕴藏着较大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具体包括:

(1)境外国家/地区知识产权海关边境保护;

(2)境外平台处罚措施;

(3)境外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4)贸易调查措施;

(5)技术进出口管制。

跨境电商出口在境外面临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产品本身确实存在侵权问题;

(2)贸易壁垒措施/针对性投诉增多;

(3)缺乏充分的售前市场尽调;

(4)不熟悉域外法律/平台规则;

(5)经营者无应诉经验/能力。

为了从源头避免出海侵权,近年来跨境电商出口环节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力量逐渐增强,扣留侵权货物的数量逐年攀升,从海关总署发布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主要涉及侵权的商品类别为运动鞋、服装、箱包、手表、饰品等快消品。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出海时,必须适应当地平台以及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监管体系,特别是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

7.争议解决风险

跨境电商出海后,除政策风险和自身风险外,企业还需关注外部合作运营及售后的争议解决风险,我们根据此前项目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类:

(1)消费者权益保护,争议焦点包括产品质量、履约交付、售后退换等;

(2)商业伙伴管理,可能涉及争议的主体包括:国内生产供应商、承运人、清关公司、境外经销商、经营店铺等;

(3)平台管理/相关监管部门调查,包括准入审核、交易规则及处理措施争议及申诉、行政部门调查等。

近期跨境电商圈内爆火的“全托管”/“半托管”两种模式均涉及商家(供应链)与平台、商家与消费者、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与纠纷,合作模式协议条款的约定、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承担易引发争议案件。

此外,近期头部电商平台纷纷开展反腐败、反商业贿赂的内部审计及调查,原因在于个别平台运营人员存在利用审批商家入驻的职权进行收受贿赂甚至是索贿的行为。电商涉贿赂犯罪案件不断增长,这说明跨境电商企业的内部员工管理及培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越发重要,应及时预防潜在的内部商业贿赂及腐败风险,及时开展反腐败调查。

8.数据安全风险

当前,“数据安全三大法”对于中国境内数据出境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尤其是涉及到个人核心信息时。数据进入海外后,还需遵守当地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样,境外消费者在平台上与中国商家交易时,其个人数据在出境时也会受到海外政府的监管。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必须同时遵守中国和目的国的双重数据监管要求,确保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合规性。

03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合规风险应对建议

1.完善企业合规治理、建立出海合规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合规治理和出海合规体系在六个方面尤为重要: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制度;

(2)建立境内外法务一体化团队;

(3)建立、完善合规体系并制定配套合规制度;

(4)建立合规审查机制、内部违规行为上报制度、合规奖惩机制;

(5)建立合规文化建设和合规人才培训机制;

(6)建立对外沟通响应机制以及争议解决处理机制。

2.加风险应急处理能力

在常规的制度搭建以及定期检查都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仍可能遇到突发风险事件,例如境外监管要求变化、品牌知识产权和质量投诉/诉讼、境内外海关稽查缉私、供应商/物流商/经销商等商业伙伴交易纠纷等问题。根据我们此前曾协助大量的贸易企业处理应对海关稽查缉私调查、知识产权保护、应对举报投诉等紧急事件的项目经验,我们建议企业在设计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应关注如下环节:

(1)快速识别风险事件,建立信息接收与响应机制;

(2)明确应急处理方案,建议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律师资源库的筹备;

(3)落实应急处理措施,根据企业及事件特质进行“量身定做”;

(4)反思总结事件问题,及时转化为合规制度体系的完善。

3.深度参与行业规则建设

我们此前经办了多件跨境电商涉案企业合规整改项目,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合规建设进行全方位理解,参与起草了《广州市跨境电商行业合规指引(试行)》和《电子商务法律合规指引》。其中,《广州市跨境电商行业合规指引(试行)》由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邮政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单位联合发布,是国内首个由司法机关与行政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跨境电商行业的合规指引。

我们理解,跨境电商企业深度参与行业规则建设,将有助于在过程中了解政策监管趋势、境内外市场状况,进一步加强企业合规建设。

4.引入跨境电商法律服务

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律师可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的法律服务可归为以下四类,如企业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形,业务人员、法务人员难以梳理清楚或存有争议时,我们仍然建议企业选择专业领域的外部律师介入协助,以避免错过调整时机:

(1)合规风险预防:

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就跨境电商零售商品出口报关规范运作、外汇合规、出口退税、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具体问题进行合规分析并提供法律建议。

(2)争议解决:

①协助企业就跨境电商出口通关事项与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②协助企业就涉及稽查、缉私等行政执法积极合规应对;

③代理企业处理与消费者、合作方之间的民商事纠纷案件;

④为涉嫌走私、骗取出口退税、商业贿赂的企业及个人提供刑事辩护服务。

(3)商业模式搭建:

①协助企业选择符合商业运营需求的出口报关模式及物流合作方式;

②对商业合作伙伴的资质与业务运营情况进行尽职调查与合规风险提示;

③协助企业与商业合作伙伴交易谈判、合约制定。

(4)境外监管研究:

①协助企业调查了解目的国清关要求、主体资质要求、电商监管要求;

②研究第三方平台规则并提供应对策略;

③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必要时引入境外律师提供律师意见)。

作者:冯晓鹏

编辑:lancelot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